“產生夜光效應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——電荷轉移、分離、復合,最后是發射。在分子內,電子位于空穴中。該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將電子與空穴分離。當兩者重新組合在一起時,它會產生光芒。”
通過調整發射機制和使用的分子,研究人員將有機夜光材料的性能提高了十倍。由此產生的排放物在室溫下在空氣中持續了一個多小時。由 OIST 提供
在該團隊之前的工作中,當有機材料被光激發時,電子將從被稱為電子供體的分子轉移到被稱為電子受體的分子。然而,當電子受體不能再儲存電子時,問題就出現了。當電子返回給體時,這種復合產生了輝光效應,但由于儲存的電子數量有限,輝光不那么強烈并迅速消失。
在目前的工作中,研究人員使用確保空穴而不是電子移動的分子。這種空穴擴散系統降低了分子與空氣反應的可能性,從而確保樣品在暴露于氧氣時仍能發光。其次,研究人員使用了空穴捕獲器,使電子和空穴分離的時間更長,并允許建立更多的空穴。空穴捕集器的加入額外增加了產生的排放周期。
最后,該團隊使用需要較少能量的分子在該過程的不同步驟之間移動。這確保了整個過程需要更少的能量,并允許在可見光下產生排放,而不僅僅是紫外線。
眾君意新材料
免費電話:400-8118-928
技術直連:182-2211-3077
E-mail:sales@zhongjunyi.com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松江區谷陽北路1500號